王威:向全世界讲好潍坊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11:19:00

字字珠玑,映照时代;句句深情,触动人心。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王威,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将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代的思考。
从“捕捉每一行铅笔字”到踏上创作征途
谈及与文学的初遇,王威的记忆扎根于童年对文字的痴狂:“记不清几岁开始读书,只记得连小伙伴家几号来新一期《少年文艺》都烂熟于心。没有书读时,一张药品说明书、一片旧报纸,甚至墙上随意的铅笔字,我都会从头到尾认真读完。”在旁人眼中沉默寡言的她,内心早已被阅读构筑成藏着原野山川、飞鸟和鱼的精神宇宙,而写作,正是这宇宙自然外溢的出口。
真正的转折点始于小学六年级——瞒着家人参加全国作文大赛,意外获得三等奖并发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恍若做梦。那本作文选虽然后来在搬家时丢失了,却像一面旗帜,始终引领我在创作路上前行,让我在世事变迁中保持平静安然。”她坦言,从那时起,写作便成为“无关发表,只关乎心境与生活体验”的自我对话,这份纯粹至今贯穿于她的每一部作品。
在细微处凝视,于地域中扎根
王威的灵感,一方面源自对生活的极致敏感。“有时一句诗,一个场景,一首歌曲,都会触动我,令我脑子里产生许多创意。”她认为,这些素材不一定非得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只要细心观察周边,哪怕是岸边的一株植物,天空中的一滴雨,碗里的一粒米,都能给人以启示和惊喜。只要是个仔细有耐心的人,就会收获很多写作灵感。
诚然,春暖花开,大雪封门,热闹喧嚣的街头,安静如斯的博物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或者分歧,动物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等,这些都瞒不过一位写作者,有时仅是一眼,脑海中就已形成一处情节。当然,也不总是灵感爆发,也有创作瓶颈的时候。对此,她也有一套解决办法。“我会听听歌,出去走走路,或者硬写下去,哪怕第二天又把硬写的这些全部删掉,这是对大脑的一次重新启动和鞭策。对于写不下去的稿子,我们不能长时间放在那里不管。文章也是受不了冷落的,长时间的冷落它也会失魂落魄。”这种与文字的较劲,恰是王威维持创作热度的秘诀。

作为潍坊作家,家乡元素则是王威的创作灵感来源的另一方面。她介绍,潍坊古称“潍县”,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诗句,将文人风骨与市井悲欢糅合,奠定了这座城市文学精神的底色。峻美的东镇沂山,三山叠嶂的驼山、云门山、玲珑山,浩浩汤汤的潍河、弥河、虞河,清代珍藏过万件玺印和吉金重器的万印楼、“鲁中明珠”江北第一私家园林十笏园,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和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以及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核雕、嵌银漆器等非遗,这些丰厚的创作资源深深影响和引领着自己。
王威出版发行的中短篇小说集《幸福的巧克力》、长篇小说《远处传来谁的歌声》《乐道院》,以及当下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虞河桥》等,皆是以潍坊为背景创作的。她说:“我想,我终生的努力,就是能够向全世界讲好潍坊故事。”
从角色共生到AI时代的生命叩问
王威笔下的角色常与她共生共长,“我在作品中创作过很多角色,有些人由于不舍得随着小说的结束而斩断了联系,我会在下一个小说中,找到他,继续让他在里面生活。比如榆钱,她在《十三公里》《乐道里》都出现过,而且一直延续着她独有的生活线。”
“与小说中的人物互相尊重互相热爱,共同成长,共同监督,爱他们,也爱自己,这就是我创作的基础。”王威表示。
谈及未来,王威表示,一方面,持续挖掘地域文化,以《乐道里》《齐鲁天路》等作品勾勒历史肌理;另一方面,则将视角投向科技与人性,计划以AI为题材探索未来,深入地写AI在人类世界里,产生的更加深远的改变和意义。例如,去年创造的《羚羊》,讲述了震后青年用AI还原父亲和所有在地震中去世的人。最后却发现,真正的救赎是学会接受,接受惨烈的地震,接受眼前的万物消融,接受一切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事物。
正如王威从苏轼《江城子》中体悟的“文学能跨越千年拉近人心”,她始终相信,写作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凝视——无论是小区流浪猫的母爱,还是潍坊街头放风筝的人群,“生活远比小说更富戏剧性,作家的使命,就是让这些被忽略的质感,在文字中获得永恒。”
从童年捕捉每一行铅笔字的少女,到如今在地域与未来间架桥的作家,王威始终以细腻的笔触书写着人与世界的关联,“每个生命都应被尊重,无论是人、动物,还是一草一木。而文字,正是让这份尊重得以传递的桥梁。”
作家简介:
王威,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44届高研班学员,山东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幸福的巧克力》,长篇小说《远处传来谁的歌声》《乐道院》。 荣获山东省第五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时代文学》2014年度短篇小说奖,第二届万松浦文学奖,中国关工委“名家写关爱”荣誉奖,山东省作协《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等多种奖项。有作品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首批)、山东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山东省作协首届精品打造工程等。
海报新闻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左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