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大棚育出致富苗 中药材铺就增收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5:47:00

采收中药材。
七月盛夏,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黄花滩村的中药材育苗大棚里一垄垄知母、苍术幼苗青翠欲滴,药香扑鼻。记者了解到,黄花滩村今年已完成300亩知母大田移栽工作,随后立即转入苍术育苗阶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全年高效利用,形成“育苗—种植—加工”的良性循环。
百灵庙镇针对长期闲置的55座大棚,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由达茂旗三中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21万元进行改造利用,成功试种知母、苍术、黄芩等5种中药材育苗。此外,通过开发黄芪切片、黄芪香皂和化妆品等终端产品,实现中药材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起苗时割下的药材叶子也“变废为宝”,成为达茂草原羊的优质饲料,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养殖”的循环经济链条。
“今年育苗比较成功,我们将育好的苗移栽到大田里。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大棚进行苍术的育苗,实现大棚不闲置、循环利用的效果。”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建波介绍道。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百灵庙镇党委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今年,全镇规划种植黄芪、桔梗、知母等中药材2800亩,其中黄花滩村、红格塔拉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示范种植820亩。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百灵庙镇先后4次积极邀请安国中医中药传承协会会长、安国同仁堂博物馆馆长裴永峰前来交流考察,为销售加工达茂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提供助力。“过去这些大棚长期闲置,现在种上中药材,不仅盘活了资源,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我们非常高兴。”红格塔拉村村民王继东说道。据了解,通过“统种共富”模式,已带动当地30余户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目前,首批种植的520亩桔梗长势良好,为村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从“沉睡的资源”到“致富的良方”,百灵庙镇的生动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党建引领下,这些重焕生机的大棚不仅孕育着茁壮的药苗,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随着中药材产业的持续深耕,从育苗种植到精深加工的链条不断完善,农牧民的增收渠道愈发宽广,这条“以药富民”的道路必将在田野间延伸出更加动人的图景。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婧美;通讯员:李宁,邢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