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无锡何以成为窗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32:00
“孵化在大湾区、转化在(无锡)太湖湾”“研发在大湾区、产业化在太湖湾”……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江苏无锡何以成为窗口?
4月21-22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荔枝新闻中心组织发起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网络主题采访团首站走进太湖之滨的无锡,“如何保持各自特色又相互交融”“江苏与大湾区的科创合作”等话题备受关注。无锡率先成立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在产业协同、科技攻关、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据统计,目前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间的代表性合作项目达93个,合作金额超过1560亿元。
争做两大国家战略最佳“接点”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均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核心地区,各具强项,互补性强。
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集中于电子信息、数字产业、家用电器、医药健康、先进制造等,终端产品多,头部企业综合实力强,风险投资发育较好,创新创业环境优良;长三角的优势产业集中在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中间产品较多,技术工艺实力强、配套体系和能力更具优势,区域内人才供给丰富。

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展厅。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双方在产业链、创新链上合作发展,更有利于合作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无锡官方人士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无锡以“开路先锋”的姿态主动对接大湾区,力争做好两大国家战略的最佳“接点”。
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渊源深厚。1978年,无锡无线电五厂与香港华电有限公司签订电子钟、收音机来料组装合同,开两地经贸合作先河。随着华润、中信等一批企业深耕无锡,香港成为无锡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对外贸易目的地和上市主阵地,无锡每年有近60亿美元的货物通过香港运往世界各地,对香港的投资占全市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
“孵化在大湾区、转化在太湖湾”
2021年10月,无锡—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大会在深圳举行,在深圳设主会场,在香港、澳门设分会场。活动期间,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破土而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双方在科创、产业、金融、人文等各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化。
产业协同为无锡与大湾区的合作打开了新局面。近年,无锡构建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4个地标产业,6个优势产业和5个未来产业赛道,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增至7个。此次“长三角遇上大湾区”主题采访中,澎湃新闻获悉,通过企业间的联动,无锡一改过去的赴大湾区单向招商,形成既有“引进来”,也有“走出去”的局面。
无锡物联网的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代表企业远景智能公司作为远景能源公司旗下的物联平台,在香港设办公室,利用新能源+数字化技术,提供楼宇能耗、能效与碳排放难题的解决方案。立足香港,也让远景智能可以触及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海外市场。

无锡与大湾区多所高校合作设立“科创飞地”。 江苏省广电总台供图
同时,无锡引导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利用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与大学、科研院所加强项目和技术合作。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无锡创新中心2023年成立,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合作研发了基于华佗GPT技术的AI智能导诊系统,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我们中心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长三角区域市场研发需求。”该中心算法总监周文章介绍。
此外,无锡还通过在大湾区设立“科创飞地”,推动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在无锡太湖湾转化,构建“孵化在大湾区、转化在太湖湾”“研发在大湾区、产业化在太湖湾”的双向赋能创新格局,目前已产生32家孵化落地企业、13家飞地在孵企业。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