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录|活化利用,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07:50:00
临县碛口古镇,明清古建错落有致,村民杨艳梅唱着民歌,带着游客漫步山腰村道;方山县张家塔村,特色民居依山而建,地下甬道纵横交错,院院贯通。走进山西省吕梁市,100多个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散落在吕梁山绵延起伏的“褶皱”里。(据人民网8月25日报道)
传统村落,被喻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乡村历史的“活化石”,极具传承意义。河北的传统村落,带着燕赵大地的独特气息——邯郸涉县王金庄村,层层叠叠的石堰梯田绕村而建,与石头房构成“太行山居图”;张家口蔚县上苏庄村,“古堡式村落”布局完整。这些村落不仅是燕赵大地的文化瑰宝,更是农耕文明的珍贵遗产。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传统村落,关乎文化传承,也关系乡村产业发展、百姓增收致富。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应最大限度保持历史风貌、整体格局和脉络肌理。但如果只把传统村落当作“静态展品”,终究会失去生命力。真正的保护,是通过活化利用,让传统村落“活”在当下,使之成为有烟火、有产业、有传承的空间。
文旅融合,是激活传统村落的“金钥匙”。今年上半年,全国81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5028个省级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超2.93亿人次,各地通过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安徽宏村打造“画里乡村”IP,游客在真实的“水墨画”里捕捉徽派建筑的美学密码;河北暖泉古镇依托“打树花”非遗,打造沉浸式民俗体验。各地的实践说明,只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结合点,就能让传统村落“活”得有特色、有活力。
保护利用传统村落,要探索赋能村民的路径,让村民从中过上更好的生活。福建莆田北大村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业态,村集体参与合作运营,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邢台信都区的小戈廖村引入“象外高卧”民宿项目,让村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不是“把村民请出去、把游客引进来”,而是让村民成为参与者、受益者,激发他们守护建筑、传承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护住“形”、守住“魂”,创新活化利用的方式,传统村落定能焕发新的生机。(蔡晓辉)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