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协:推动畜禽“两证”全覆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6 16:29:00
本报讯 广东省珠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关于禁止制售假劣肉制品的提醒告知书》,要求牛、羊产品须具备“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近期,包括珠海在内的多地陆续强化肉类产品流通监管,要求牛、羊、鸡、鸭、鹅等畜禽类产品必须同步提供“两证”。对此,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生猪以外的其他动物产品同步提供“两证”的举措正在地方层面逐步落地,这也是国家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历次修订中都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定点屠宰的其他动物的屠宰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参照本条例制定。”随着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畜禽“两证”全覆盖已成为保障“舌尖安全”的必然选择。
自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对生猪产品实行严格的“两证”管理:动物检疫证明由农业主管部门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由屠宰企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按照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检验合格后出具。这一双重保障机制有效降低了猪肉食品安全风险。“但是,随着牛羊禽肉消费比重的逐年攀升,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已降至60%左右,单一品类的监管办法已无法适应当下市场放心消费的需求。”高观表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明确,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查验。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管理,建立完善屠宰检疫出证信息化系统,推进肉类产品品质检验无纸化出证,明确检验检疫证明公开查验途径。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作为肉类产品进货查验的基础凭证。这是“两证”覆盖全部肉类产品的重要政策导向。
据悉,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通过电子证照实现全国互通互认工作,引导地方将检疫证明与品质检验数据整合,构建“两证”无纸化管理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湖北、江苏等先行省份已据此将“两证”扩展至牛、羊、禽类,通过建立电子证照系统,实现牛羊肉“两证”随货扫码可查,下游餐饮企业采购合规率提升至98%;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牧源链”,实现草原羊肉从屠宰到餐桌的全程品质追溯;在成都某肉类批发市场,采购商扫描二维码即可调取电子“两证”,系统自动比对货物批次信息;广州试点运行的“智慧畜牧”平台,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屠宰线操作规范;浙江运用物联网传感器追踪冷链运输温湿度数据,确保品质检验结果真实有效……这些探索的意义不仅在于验证新模式的技术可行性,更在于增强了跨区域、跨部门、全链条监管的协同性。
从“管住一头猪”到“覆盖全品类”“护好全链条”,关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升级。只有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才能让多元化的中国餐桌既丰富又安全。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