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思政熔铸薪火 昆明市博物馆书写文博融合新范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4:21:00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 通讯员 高诗涵 任传振 陈果)当数字技术叩响千年文明之门,当思政教育扎根历史叙事之壤,昆明市博物馆以一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为新时代文博事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样本。
活动通过馆校共建大思政课体系、AI赋能红色基因传承、青少年深度参与文化传播三大维度,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正以“春城模式”探索文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AI+VR体验场景图
当天,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昆明市博物馆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双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博物馆考古现场变为思政课教学场景。6名教授受聘为博物馆特聘文化讲师,同时博物馆专家参与高校课程设计,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博物馆学交叉研究。
活动另一亮点是昆明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AI+VR战略合作签约。依托“大型社会模拟器”技术,双方打造国内首个以“人类文明演进+智能社会治理”为主题的智能文博联合创新中心。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展”中,AR技术复原飞虎队空战场景,观众通过手势交互可“触摸”历史弹痕,配合文物背后的“驼峰航线”故事,形成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场域。技术团队还将“蝉纹”“战争叙事”等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结合,开发交互式教学模块。
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代表刘立婷说:“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服务人文精神传承,期待观众在虚拟滇池畔与古滇国先民对话时,能感悟到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深层逻辑。”
活动当天,10岁的小讲解员何晔用“冷冰冰的老物件”与“等待唤醒的老灵魂”的生动比喻,诠释了青少年对文物的独特理解。这位服务超200小时的“资深志愿者”,与7名新晋“红领巾讲解员”共同展现了昆博青少年培育计划的成果。
目前,“昆博少年”项目创新采用“理论考核+实景演练”双轨制培训模式,已培养99名持证小讲解员,其特色课程《青铜器纹饰中的家国叙事》将器物美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博物馆在专题展中设置青少年导览专场,通过AR技术重现西南联大师生徒步赴滇场景,使“刚毅坚卓”精神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