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年民俗聚四方 和美共融谱新章——永昌县“四月八”促消费活动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9:36:00    

五月的永昌大地,祁连雪水滋养着千年丝路的记忆,春风和煦唤醒了古城砖巷的繁华。在这充满生机的时节,永昌县2025年“来永昌吃十八子”“四月八”促消费活动盛大启幕。这场集美食、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民俗盛会,不仅是一场文旅融合的盛宴,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舞台,各族群众在烟火气中共享文化魅力,在互动体验中凝聚团结力量,勾勒出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画卷。

舌尖盛宴:味蕾交织的民族风情

“永昌十八子”的餐桌前,羊肉垫卷子的香气混着甜丸子的软糯,炕锅子的热辣交织着杂粮面食的清香,渲染出永昌饮食文化的多元底色。这十八道承载着千年丝路记忆的美食盛宴,是多民族饮食文化交融的结晶,在十八道菜肴中碰撞出独特的“永昌味道”。各族食客围坐一堂,夹起的不仅是饱含故事的菜肴,更是各民族相互学习、彼此包容的生活智慧。“吃了‘永昌十八子’,日子越过越欢喜”的民谣,成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绘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非遗集市:指尖传承的团结密码

非遗集市的摊位前,精美的剪纸、绚丽的刺绣、古朴的“卍”字灯、独具匠心的手工地毯诉说着各民族工匠的匠心。在这里,非遗不再是静态的展品,进而演化成为各族群众交流的语言。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非遗作品的独特魅力,还能亲手参与制作,在互动体验中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载体。游客手中的非遗手工艺品,既是文化传承的纪念品,更是民族情谊的纽带。

舞台上下:共唱共舞的团结乐章

北海子公园戏楼上,激昂的板胡声中,婉转的唱腔、激昂的旋律,秦腔戏曲演出是永昌“四月八”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服,粉墨登场,用精湛的技艺演绎着历史故事与人间百态。经典剧目和新编曲目不仅吸引了本地各族群众,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找个座位,泡上一杯茶,大家一同沉浸在秦腔的独特韵味中,在悠扬的唱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场戏曲盛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带动了周边文化消费,还在各族群众欣赏戏曲的过程中促进各族人民情感交流。

巡游街巷:穿越时空的团结叙事

当暮色为古城墙镀上金边,《千年永昌》情景剧巡游拉开帷幕。演员们身着古装,演绎着丝绸之路上来往的商队、屯垦的将士、联姻的使者,重现了历史上各民族在永昌互市通商、交融共生的场景。非遗传承人带着创新文创产品亮相,老字号掌柜举着“十八子”美食邀游客品尝,无人机在夜空拼出“欢迎来永昌吃十八子”的光影字样。中华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让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河西大地上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程。

从美食街到非遗馆,从戏台前到鼓楼下,永昌县“四月八”民俗活动的每个角落,都涌动着民族团结的暖流。这场以“文旅搭台、团结唱戏”的盛会,不仅激活了消费活力,更搭建起各民族交往的桥梁。各族群众在共享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中深化认同,在合作中凝聚力量。当最后一缕晚霞褪去,秦腔的余韵仍在耳畔回响,非遗集市的灯火依然璀璨,百姓舞台的欢笑声飘向星空。永昌县用一场民俗盛会证明:民族团结进步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生活的烟火气息,是浸润心灵的文化共鸣,是各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民族正以文化为媒、以美食为桥,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祁连雪山般巍峨,如丝路驼铃般悠扬,在新时代奏响最动人的团结乐章。

供稿:市委统战部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常远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相关文章
千年民俗聚四方 和美共融谱新章——永昌县“四月八”促消费活动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2025-05-08 09:36:00
湖南力促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2025-05-07 08:52:00
包头成为游客出行热门之选 文旅融合新体验成为流量密码
2025-05-07 08:15:00
徐州的逆袭密码:从工业重镇到文旅网红城
2025-05-06 17:28:00
秉公执法 热心为民——太白公安交管大队事故中队连收两面锦旗 收获“双倍”赞誉
2025-05-06 1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