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州文旅的“数智突围”与“世界级野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1:16:00    

当全国城市纷纷将“文旅+”作为标配口号高呼时,贵州却为旅游产业升级打开了另一种崭新的可能。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顺市举行。这场以“景城共建 融合发展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一场文旅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产业升级的宣言。从数字人“黄小西”的惊艳亮相到旅游行业大模型的生态构建,从“支支串飞”产品创新到红色旅游联盟的布局,贵州正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在“山地公园省”的版图上绘制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蓝图。

科技赋能:从“流量入口”到“智慧闭环”的产业革命

在消费升级与技术迭代的双重浪潮下,文旅产业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

此次贵州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突破引发了行业瞩目——从数字人技术落地到省级旅游大模型生态搭建,一场从“技术应用”到“产业重构”的变革正在发生。

“黄小西”数字人的发布堪称里程碑事件:这个融合苗族服饰元素与虚幻引擎技术的AI智能体,既是游客的“数字导游”,也是贵州文化的动态载体。它能提供个性化行程规划、智能订购、伴游导览、游记生成等全流程服务,甚至能通过“一码游贵州”3.0平台实现景区票务优惠预约与AI导览的无缝衔接。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旅游行业大模型的生态构建。贵州深度融合了自研的AI开发支持平台、符号逻辑求解器和生成式大模型,基于华为昇腾云平台构建了贵州旅游大模型技术底座。目前,已集成Deepseek、华为盘古等30余种大语言模型,为智能体应用提供数据开发、模型训练、算力支持和应用开发等的全栈服务能力。

这种“算力+场景”的模式,让贵州从“数字化展示”迈向“智能化决策”,为文旅产业装上“智慧大脑”。

事实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于人工智能布局很早。去年,贵州就已经印发《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些是贵州能率先在全国建设旅游行业大模型产业生态的战略优势。

产品迭代:从“景点观光”到“沉浸体验”的范式转换

本届大会发布的多项创新产品,折射出贵州旅游从单一景观消费向复合体验经济的转型。

“黄小西吃晚饭”简短六字,串起了贵州的6张旅游名片:安顺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兴义万峰林、铜仁梵净山。

(西江千户苗寨 唐哲 摄)

聚焦“黄小西吃晚饭”等优质旅游资源,贵州面向重点客源市场推出“机+景+酒+交+消”高端旅游产品,让游客更深度地体验贵州的风景、人文、美食。

继“支支串飞”后,结合市场需求,贵州还推出了更便捷的“小车小团”。该产品串联贵州多个知名景点,通过创新的“司机兼导游”旅游服务模式,以及小型车辆的使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灵活、深度的旅行体验。

此外,黄果树景区与小黄鸭合作的漂流乐园,开创了“自然奇观+潮流IP”的文旅新模式,吸引年轻客群的同时提升二次消费占比;依托遵义会议会址、“伟大转折”演艺等资源,贵州联合安徽、重庆、福建等全国12家旅游集团组建了红色旅游联盟,构建红色旅游产品矩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21℃的城市”气象品牌的发布也极具战略意义。安顺市以凉爽气候为核心卖点,将气象数据转化为旅游资产,通过精准营销吸引避暑客群,这一创新或将重塑山地旅游的价值评估体系。

而在此次贵州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会上,贵州推出1000个文旅招商项目,并现场签约16个项目,合同投资50.35亿元,同时还签署了4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化破壁:从“非遗活化”到“时空折叠”的叙事创新

安顺古城的改造案例展现了贵州文旅的“时空折叠”智慧。2025年春节安顺古城单日最高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5万人次,连续两年获得新华社《参考消息》重点关注。

旅发大会期间,嘉宾既能观赏屯堡地戏、体验水上打铁花等非遗展演,又能走进“大明风华录”、夜游黄果树,或在“虹湖星光”市集品尝AI调制的瀑布茶。这种“古老肌理+现代业态”的融合,让历史街区不再是静态博物馆,而是可触摸、可交互的文化剧场。

(安顺古城)

其中,安顺创新推出的“帮帮唱”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文旅IP,正在打破非遗传承与商业开发的对立困局。

“帮帮唱”揭示了另一种创新路径:以民族敬酒歌为媒介,将音乐、美食、民俗整合为夜间消费场景,游客既能参与山歌对唱,又能体验长桌宴非遗美食,形成“以歌会友、以酒传情、以食留客”的立体化体验。

战略升维: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的全球布局

贵州一直在围绕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此次大会上,贵州的“世界级野心”也一展无遗。比如,携程、美团、抖音等20家企业共同签署了《贵州省旅游数字化生态意向合作协议》,构建涵盖数据共享、流量互通、技术协同的产业联盟,标志着贵州从“单兵作战”转向“生态共赢”。

大会启动了中国青年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开设AI数字创意设计赛道,推动文旅IP的可持续孵化,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而在之前,贵州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统一延长为240小时(10天),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政策适用省份增加至24个省(区、市)。并且,正在编制英语、法语、德语、泰语、越南语、日语、韩语7种语言宣传册,宣传贵州文旅资源及旅游线路。

这些举措共同指向一个目标:通过生态化协作破解“资源分散、产业链短、国际影响力弱”的痛点,构建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

记者手记:

第十九届贵州旅发大会的深层价值,在于它展现了一种新型旅游发展范式——以科技重构产业逻辑,用文化激活空间价值,借生态凝聚全球共识。

这一实践不仅为本土资源注入新动能,也为中国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范式样本。

未来,贵州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凝聚全球共识,在“智慧+文化”的双轮驱动下,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出坚实步伐。

上游新闻记者 蓝娅莉

相关文章
大厂AI态势简析,从斯坦福报告谈起
2025-04-15 19:46:00
公安机关依法严打危害生态和生物安全犯罪
2025-04-15 17:36:00
白酒板块午盘微跌 贵州茅台上涨0.34%
2025-04-15 12:11:00
呼和浩特 “三北”工程精准升级ing
2025-04-15 12:01:00
四巨头混战AI,谁将主宰下一个十年?
2025-04-15 0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