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日限定”到“四季长红” 解码青城赏花经济背后的文旅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9:50:00

春天花会开。从公主府公园的桃花、乌素图的杏花、将军衙署的丁香花……青城的这些赏花胜地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赏。伴随青城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赏花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拓展,并逐渐与美食、研学、露营、旅拍、演唱会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令人瞩目的“赏花经济”。
多元业态激发无限商机
在公主府公园,桃花盛开时,园内便成为欢乐的海洋。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穿梭于桃林,欢声笑语不断。为留存这份春日美景,许多市民、游客与专业影楼、摄影工作室在此预约外景拍摄,桃花主题摄影成为市场热点,首府摄影行业迎来年度首个业务高峰。身着传统汉服的市民、游客在桃树下留影,与烂漫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优美的春日画卷。
资深摄影工作室经营者陶先生表示:“桃花一直是春季摄影的重要主题,每年都有大量市民、游客预约拍摄。今年我们承接了数十组拍摄订单,顾客对成片效果十分满意。特别是公主府公园新增的夜景照明设施,为摄影创作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场景,显著提升了业务收益。”赏花经济不仅带动了摄影行业发展,更通过影像让春日的浪漫与美好得以留存。
与此同时,回民区乌素图的杏花也成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4月20日,“会聚良缘 ‘杏’福满园”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在此举办。200余名单身青年男女齐聚于此,活动现场精心布置的粉色彩带与彩色气球,营造出温馨欢快的氛围。这场活动不仅为青年群体搭建了交友平台,还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增长。
在欣赏杏花之余,市民、游客还可前往回空间艺术中心参观“青城记忆”呼和浩特老照片展,感受城市历史变迁,杏林深处的特色咖啡馆成为游客休憩的理想场所。随着客流量的持续增加,咖啡馆经营业绩屡创新高。周边民宿同样人气火爆,每逢节假日,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度假,在欣赏杏花的同时,体验露营、烧烤等特色项目,感受春日乡村魅力。
在大黑河郊野公园,新绿的树木与粉嫩的桃花相互映衬,构成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开展漫步、骑行、放风筝等活动。商家纷纷抓住商机,在公园内设立摊位,售卖风筝、饮品和特色美食等。热闹的市集不仅丰富了游客游玩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公园消费活力,为“赏花经济”增添亮色。
传统景区转型现代文旅综合体
乌素图村凭借独特的杏花资源,成为首府市民、游客首选的旅游景点之一。“杏坞番红”早在清朝末年就入选呼和浩特市旧八景,2023年又成功入选“青城十六景”,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内空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游客体验,周边私营农家乐、自建采摘园与停耕农田交错分布,给景区管理和古杏树保护带来了挑战。
为破解发展难题,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系统性改造工程。自2023年起,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启动全面升级计划:一方面,扩大景区面积,拓展游客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全方位改造景区基础设施,包括改建道路、修缮水系、加强古杏树生态保护、优化绿植景观布局、打造特色景观小品以及更新商业业态等。
今年,景区以“古风园林”为主题,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休闲理念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城市近郊慢生活旅游目的地。在功能布局上,景区设置了多个特色区域:采摘区根据季节变化,7月提供杏果采摘,8月开放小苹果和李子采摘,让游客体验丰收的喜悦;中央溪流区利用上游伏流打造特色水景,并配备雾化装置,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梦幻效果,成为亲子游热门打卡点;观景瞭望台为古风摄影、婚纱拍摄和绘画写生提供了绝佳视角;动物互动区的鹿园和兔园深受儿童喜爱,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小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工作人员冯志民介绍:“我们通过多元化的场景打造和业态创新,不仅让游客能欣赏到美丽的杏花,还能获得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这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消费意愿,为‘赏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花为媒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赏花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繁荣,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回民区农家院经营者裴兴旺对此深有体会。随着杏花季的到来,他的农家院迎来了客流高峰,单日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除散客预订,企业团建等团体订单也纷至沓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农家院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从传统餐饮住宿服务,延伸到团建拓展、党建会议等多元领域,并推出户外烧烤、登山观景等特色体验项目,形成“食住行+游娱学”一站式服务体系。
回民区通过打造杏花主题文旅IP,整合周边生态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与红色教育、民俗体验有机结合,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据了解,裴兴旺的农家院去年接待游客众多,经营收入显著增长。
“赏花经济”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杏花为纽带,当地逐步形成涵盖农产品销售、民宿运营、手工艺品制作、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游客的持续涌入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也提升了回民区文旅品牌知名度,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生动实践。
谷雨时节,万物竞发,呼和浩特以“赏花+”为引擎,激活文旅产业新动能,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春日赏花已成为呼和浩特文旅消费新热点。随着游客规模持续增长,‘赏花经济’不仅满足了大众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需求,更通过‘花卉+’模式,串联起餐饮住宿、文创开发、摄影旅拍等多元产业,形成完整消费链条。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四区立足区域特色,积极探索文旅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创新数字营销、打造主题活动等方式,充分挖掘季节性流量价值;以花卉资源为核心,延伸开发四季旅游产品,推动‘赏花游’从单一的春日经济向全季节、全业态的‘花样经济’升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旅产业附加值,更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副教授党福玲表示。
智慧出行打造沉浸式赏花体验
4月19日,一辆绘满榆叶梅与丁香图案的“开往春天的巴士”从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缓缓驶出,标志着“花漾青城”赏花季正式拉开帷幕。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公交+骑行+智慧导览”立体交通网络为核心,推出两条主题赏花专线、千辆主题电单车及智慧导览服务,串联城市文化地标、近郊生态秘境与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赏花盛宴。
“开往春天的巴士”专线迎来全面升级,两条主题线路覆盖8大赏花站点。榆叶梅专线从万达广场东门始发,沿丝绸之路大道向北,途经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等文化地标,终至大黑河郊野公园,串联起全城最密集的榆叶梅花海。此外,该线路特别设置“春日花花车站”集章打卡点,市民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外广场领取限定种子车票后,集齐5枚沿途站点印章,即可兑换昭君酸奶饼、和林格尔剪纸书签等本土特色礼品。新增的炫彩观光巴士以大召为起点,采用复古车身设计,在4月19日—5月5日期间,每日10∶00—18∶30途经呼和浩特地标性商圈与景观,游客仅需9.9元即可饱览“城市文化轴带”与自然风光交融之美。
呼和浩特联合滴滴青桔投放的千辆“春日主题电单车”也成为延伸赏花场景的亮点。这些车身点缀桃花、丁香等花卉元素的电单车,配备智能车筐支架与语音导览功能。游客通过“智游青城”公众号可获取4条官方骑行路线,如“杏花秘境线”“都市寻芳线”等,骑行至杏花谷、塞上老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点位时,还会收到“智游青城”自动推送的花期信息与文化故事。途经大黑河,两岸的紫色马鞭草花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此外,还能偶遇以阴山岩画元素装饰的“流动文化巴士”,车厢外壁骏马图腾与车内草原丝绸之路历史讲解相映成趣。
文化赋能贯穿赏花季全程。公主府公园百年桃树下,孩子们身着汉服朗诵《敕勒歌》,许愿灯下“青城花语”卡片写满春日期许;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外广场的“花漾好市文创集市”汇聚本土品牌,阴山石材“迷你敖包”、辽代壁画灵感丝巾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将“可触摸的春天”带回家。夜晚的大黑河郊野公园星空露营区萤火点点,马头琴演出吸引游客驻足,正如市民李女士所言:“孩子数星星、花海伴萤火、琴声绕耳畔,这是呼和浩特独有的浪漫。”
城市细节处处见巧思:回民区中山西路新栽86株国槐、小黑河沿岸垂柳带,让市民通勤路上邂逅“转角花开”;将军衙署博物馆300年古丁香树下,工作人员演示古法投壶;昭君博物院芍药花田化身“和亲之路”情景剧舞台……
随着赏花季持续升温,这场以花为媒的活动,通过科技服务精准触达与文化场景深度挖掘,激活了春日经济。
单一景观跨越全域融合
4月19日,新城区红山口村第九届杏花节在漫山粉白花海中启幕,文艺表演、非遗展示、农产品市集等活动同步开展,标志着呼和浩特“赏花经济”向“文旅+农旅+康养”多元业态深度拓展。
红山口村依托大杏资源,以“杏花节”为品牌打造“旅游+农业”融合模式,逐渐摸索出一条“杏花经济”路。同时,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在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基础上,做深“旅游+”农业融合文章,以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旅游+康养”“旅游+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新亮点、乡村振兴新业态,增收新渠道和消费扩容新载体,逐渐构建起全域全季全时旅游的发展格局。
走进呼和浩特市园林苗木试验示范基地大棚,满棚花卉映入眼帘。近年来,呼和浩特通过自主培育,推出一批比较成熟的常规花卉,它们抗寒、抗旱,易成活,在提升微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可延长赏花周期。
“今年,首府园林引进、培育了诸如大花飞燕草等新品种,植株高度可达1米到1.2米,与往年培育的30—50厘米花卉立体搭配,既降低绿化成本,又提升了城市花境景观层次感”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春夏赏花季带动大青山沿线旅游经济带崛起,露营基地、采摘园等项目串联成线,拉动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同时,文化旅游产业的兴盛为本土手工艺品、文化演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不仅促进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还带动了沿线农产品、特色美食等的销售,提升了周边村民的生活水平。
由“单一赏花”向多维度“悦心”转变,呼和浩特市不断通过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产业融合等方式,让“花期延长”推动“赏花经济”不断发展。
以节促游突破做强品牌
以花为媒、以节促游。呼和浩特市因地制宜,依托花卉资源优势和社会人文优势,积极发展集赏花游玩、生态休闲、农耕文化于一体的“赏花经济”,并取得一定成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李莹研究员表示,与传统旅游经济相比,“赏花经济”具有全民参与性强、带动农业园林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等特点。呼和浩特的“赏花经济”要结合地方实际,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花卉,持续深耕桃花节、杏花节、丁香节等品牌节庆,以节庆 IP 激活旅游业发展动能。与此同时,在做强品牌的同时做好服务,对呼和浩特赏花品牌活动至关重要。
“未来要通过资源整合、文化赋能、科技加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强化配套服务,让每一缕花香都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李莹表示。
当前,“赏花经济”已突破传统门票收入的单一模式,形成了涵盖餐饮、住宿、文创、娱乐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消费链条。作为一种创新型文旅消费模式,“赏花经济”不仅搭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更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随着各地文旅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赏花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人们探索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让我们共同走进呼和浩特的花海世界,感受繁花之美,体验“赏花经济”的独特魅力。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李娟 马妍 实习记者 贾思敏/文 王劭凯/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王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