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做“菇”勇者:建议不采!不买!不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8:38:00    

【来源:中山石岐发布】

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充沛,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各地因误采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频发。春季是蘑菇高发的季节。在此提醒大家: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谨防毒蘑菇中毒!

一、野生蘑菇风险高,肉眼鉴别不可靠

(一)种类繁多,毒性隐蔽

野生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毒的有500多种,剧毒的有40余种。野生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普通人很难分辨哪些是有毒的蘑菇,有些蘑菇就算是专家也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才可以鉴别,一旦误食可引起中毒。有的毒蘑菇外观与无毒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

(二)鉴别误区多,传统经验不可信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才有毒,如剧毒的致命鹅膏通体雪白,看似人畜无害,却是广东蘑菇中毒事件的“头号杀手”;拟卵盖鹅膏能模仿当地常见食用菌的形态,堪称蘑菇界的“影帝”。

△致命鹅膏白毒伞(剧毒)

△拟卵盖鹅膏菌(剧毒)

误区二:✘虫子不吃的才有毒,毒蘑菇可能被昆虫啃食(如豹斑鹅膏),且毒素耐高温,常规烹饪无法破坏。

△豹斑鹅膏(有毒)

误区三:✘干净的地方生长出来的无毒,毒蘑菇可生长于公园草坪、路边甚至垃圾堆旁,与可食用品种混杂共生。剧毒的白毒伞、大青褶伞常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用“安全环境”掩盖致命危险。

△大青褶伞(有毒)

△白毒伞: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周身雪白(剧毒),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误区四:✘让银器、大蒜变黑的才有毒。

注意!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灰花纹鹅膏(剧毒)

常见的毒蘑菇还有这些

千万别碰!

二、市场监管部门提醒:“三不”原则保平安

(一)不采:拒绝侥幸心理

野外蘑菇种类复杂,仅靠形态、颜色等外观特征无法准确鉴别。

(二)不买:选择正规渠道

路边摊贩、个人售卖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隐患极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的检查,严控野生蘑菇流入消费环节。建议市民从超市等正规渠道购买人工培育菌类,避免误购混入的毒蘑菇。

(三)不吃:杜绝家庭聚餐风险

家庭、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加工野生蘑菇易引发群体性中毒。餐饮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材。

三、中毒急救指南:时间就是生命

若误食毒蘑菇,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紧急送医:拨打120并告知食用蘑菇情况,切勿拖延!一同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都应该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催吐导泻: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吸收。如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 保留样本:留存蘑菇残体或拍照,为医疗鉴定提供依据。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中山石岐发布编辑部

编辑:郑伊从、黄丽雅统筹:胡天娇编审:李艺芹总编辑:李家新来源:广东市场监管、石岐市场监管分局

热 帖 链 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断子绝孙树”还是“发财树”?重新认识下让人又爱又恨的构树
2025-04-16 10:55:00
不做“菇”勇者:建议不采!不买!不吃!
2025-04-13 18:38:00
市场监管总局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立案开展反垄断调查
2025-04-05 09:24:00
食品过期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一定安全吗?
2025-04-03 20:12:00
南昌召开2025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座谈会暨重点工作部署会
2025-04-02 18:47:00